访这座古城,追寻时光的踪迹!

记载 2018-04-10

风蚀斑驳的城墙

气势恢宏的宅第

鹅卵石铺设的巷道

绕城而过的玉带水……

一座古城,

随处可见历史的印痕。

近日,来到池江镇杨梅村,踏着古城的石阶,追寻杨梅古城的历史足迹。

古城历史

杨梅城是大余“南安九城”建在乡村最大的城堡,也是至今保存尚好的“孤城”。杨梅城为王必泰所建,王必泰生于元代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王必泰“南游大庾,见杨梅乡(旧称下双里)山环水绕,土地开旷而肥美,可以长子孙开福祚,辟草莱以居正焉”。自始落籍而居,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至今,王必泰所传王氏在大余已生活了近700年,传嗣28世。

据《南安府志》记载,“杨梅城,在凤凰城西十里杨梅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乡民建,计周围二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东西南皆民池塘,北近官溪。”史志的记叙并没有表明杨梅城与王阳明的关系,但大余王氏的三修族谱收录的数篇记文却表明了杨梅城与王阳明有莫大的关联,如胡定所撰的《杨梅城池记》中记载:“庾邑杨梅,王氏聚族而居,衣冠礼教之乡也。明阳明王公治赣南时奏允建城,王氏爰砌石甃砖,坚为雉堞,外有绕水,籍以为池,壮哉!”说到了杨梅城的建设就是因为得到了朝廷委任为南赣巡抚而完成“南赣平乱”的王阳明所“奏允”才建的。

“杨梅”由来

建成后的杨梅城为椭圆形,状似杨梅果,故名为杨梅城。城堡呈南北向,周长约830米,高约5.7米,城内面积7万余平方米,东南西北四面均设有城门,各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土地神坛和防御工事,城墙上有墙堞。城池背靠大中峰,面对笔架山,杨梅河水(杨梅王氏称玉带水)自城北环绕而过。城内建有文昌阁、迎龙阁、书院、宗祠、祖厅等,东门外建有飞来塔等建筑。据专家介绍,杨梅城对研究明代建筑、军事、民俗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博物馆”。

古城趣像

杨梅村有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同宗而分祀。杨梅王氏均由始祖王必泰所传,王必泰生二子,即长子王克生、次子王邦甫。不知因何缘故,也不知从哪一代开始,王氏分为伯仲两派。他们同居一地,却分别祭祀各自的先祖。待到建杨梅城时,又分别建了规模宏大的宗祠。长子王克生一脉的宗祠称为“一本堂”,次子王邦甫一脉的称为“敦本堂”。二祠王氏同居一城,和睦共处,以耕读为本,敬重先贤,忠孝传家,民风淳朴,人文兴旺,逐渐成为大余一大旺族。

岁月长河中,杨梅城历经了数次损毁,但都被王氏族人修复或重建。在“一本堂”的外墙上,镶嵌着一块红石,上面刻有“嘉庆七年壬戌××重建×室合祠众议禁条勒石:一禁外廓门闲日不得擅开行走,止(只)许喜事、大事启钥开门二三日,依旧关闭;一禁祠宇、书院内不得堆放柴木、寿木、家下用器等物……”等字样。这说明数百年来,王氏族人对杨梅城的管理维护自有一套规章制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管理措施,杨梅城的许多古建才能保存至今。

上世纪80年代初,杨梅城的许多建筑都保存完好。那时的杨梅城,可以看到南门残留部分高大的城墙,可以看到门楣、挑梁上精美的雕刻,还可以看到一条条比较完整的鹅卵石巷道。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加之人口迁徙等诸多因素,如今,宅第弃了、城墙倒了,鹅卵石巷道也支离破碎了,只留下从东北到西门的一段古城墙在那里叙述着古城古老的历史,还有那为数不多的旧宅第与祖厅在展示着往日的辉煌,让人们在赞叹之后又难免抱以深深的遗憾。

古城未来

岁月洪涛滚滚,

人的足印很快会被湮没,

而古城赋予我们的却是恒久

而深刻的记忆。

Top